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归隐山林的人对长安城中老朋友的告别,语言朴实却充满深情。
前四句像在讲一个循环:离开深山时挂念的家,回来时发现其实一直在那里。山门就是家门,这次回来就安心砍柴种地,不再出远门了。这里"山门是门前"特别妙,把隐居处直接当成了家,说明决心已定。
五六句用对比手法:清澈的溪水边谁来邀请我出仕呢?(实际是没人来)只有我的白发在等着我(暗示年纪大了)。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透着看透世事的淡然。
最后两句最动人:只有山涧底的青松,依然像从前那样苍翠。这里用不改颜色的松树,既比喻自己坚守本心,也暗指山中景物比人情更长久。那个"惟馀"用得特别心酸,说明除了松树,其他都变了。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通过"出山-还山"的对比、"青溪-白发"的映照,特别是结尾那个永远青翠的松树意象,把隐居者看透世情却保持初心的心境,写得既含蓄又深刻。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历经沧桑后的平静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