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对比手法讽刺了那些无端指责圣贤的小人。前两句举了两个历史案例:周公(周武王的弟弟,儒家推崇的圣人)虽然品德高尚却被人诽谤;朱熹(号元晦,南宋理学大师)这样的真贤者同样遭到非议。后两句笔锋一转,点出古今都有像"陈贾"这样喜欢诋毁圣贤的人(陈贾是《孟子》中记载的诽谤圣人的小人),诗人对此发出感叹:为什么总有人要贬低那些品德高尚的贤者呢?
全诗用"大圣""真贤"与"陈贾"形成强烈反差,短短四句就揭示了"优秀者常遭嫉妒诽谤"这一古今相通的社会现象。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通过历史典故引发读者思考,让读者自己得出"要明辨是非,不要随波逐流诋毁贤者"的结论。这种借古讽今的手法,既含蓄又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