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官员被调回京城翰林院工作,临行前与同僚告别的情景。全诗通过朴实自然的语言,流露出对百姓的关怀、对工作的热爱,以及面对升迁的从容心态。
前两句交代背景:诗人离开京城去地方任职已经两年,如今又要调回翰林院。"庐峰媚翠樽"用青山和美酒的形象,暗示在地方工作的美好回忆。
中间四句最见真情:诗人说自己为官时总把百姓当子女般爱护("政懦每怜民若子"),看到庄稼丰收就特别高兴("岁丰还喜稻成孙")。告别时只想和朋友们喝喝酒("离愁且饮闲人酒"),临行前还要向德高望重的长辈请教为政之道("密对须求长者言")。这些细节生动展现了一个爱民如子、谦逊好学的官员形象。
最后两句表明心迹:回京任职是为朝廷效力("入奉清朝同一德"),即便要早起工作、哪怕头发都白了也不抱怨("晨趋岂叹鬓霜繁")。这种任劳任怨的态度,体现了古代士大夫的责任担当。
全诗没有华丽辞藻,就像朋友聊天般娓娓道来,但字里行间透着真挚——对百姓的关爱、对工作的热忱、对朋友的眷恋、对责任的坚守,这些品质穿越千年依然令人动容。最打动人心的正是这种平实中见深情的表达方式。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