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暨诸君登毗卢阁饮樵沙道院和韵

萧晨逼摇落,羁客空首搔。
那能著短屐,但欲歌离骚。
广平具好怀,车前屏旌旄。
酷爱览观适,都忘登陟劳。
杰阁凌层空,四达瞻周遭。
烟生出远岫,雁下连寒涛。
苍茫入无际,秋色何滔滔。
日斜兴未稀,更起寻林皋。
城隅有道院,地僻离尘嚣。
疏黄堕鸭脚,净绿浮𥯨簩。
鱼来松花江(公出鱼御赐松花江啖客),风味胜蟹螯。
傍篱既采菊,捉笔还题糕。
龙山传往事,千载推人豪。
不落孟生帽,且餔屈子糟。
公欢顾而笑,我官岂冷曹。
长安曾几辈,今日閒登高。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群朋友在秋天登高游玩、饮酒作乐的闲适场景,充满了文人雅趣和豁达情怀。

开篇用"萧晨逼摇落"点明深秋时节,落叶纷飞,带出淡淡的羁旅愁思。但紧接着笔锋一转,朋友们相约出游,穿着轻便的木屐,一路吟诗作乐,把忧愁抛到脑后。这里提到的"离骚"不是真的唱悲歌,而是借指吟诗作赋的雅兴。

中间部分浓墨重彩地描写登高所见:高耸的楼阁直插云霄,远山笼罩在薄雾中,大雁南飞,江水奔流,展现出一幅壮阔的秋日画卷。"秋色何滔滔"这个比喻特别生动,把静止的秋景写得像奔流的江水一样充满动感。

后半段转到道院小聚的场景,充满生活情趣:大家采菊花、吃御赐的松花江鱼(诗人特意说明这鱼比蟹钳还美味)、写诗题字。最后用两个典故收尾:既不像孟嘉那样在龙山落帽显风流,也不像屈原那样借酒消愁,而是自得其乐。最后两句尤其幽默,说虽然我们官职不大,但今天能这样悠闲地登高聚会,在京城里也算难得。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把文人雅集写得既风雅又接地气:有登高望远的豪迈,有品尝美味的快乐,有吟诗作对的才情,还有朋友相聚的温暖。诗人用鲜活的画面和轻快的语调,把平常的秋游写出了诗意,让人感受到古人生活中那份洒脱与闲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