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出猎图
白草秋高塞马肥,朔风捲地黄尘飞。
黄尘万里暗金微,冰天白日寒无辉。
单于号令急传箭,指挥部落连长围。
旌旗列绕阴山侧,身骑骏马交鸣镝。
野兽成群时正饶,击狐射兔宁遑息。
霜气寒严弓刀强,韬丝仰落云中翼。
臂上苍鹰初解绦,劲秋六翮铦如刀。
钩爪金眸意气豪,横身纵击抟空高。
桑乾水冷冰初合,黄云遍地层阴匝。
老上急徵左右王,列骑寒郊相会猎。
貂鼠黄羊鞍畔悬,歹辣酥香满椑榼。
昭君马上弹琵琶,声声哀怨空思家。
双啼雨泪沾襟袖,愁闻处处吹边笳。
毡毳往来依水草,稚驹惯识居延道。
回头北斗南方看,牛酥马酪塞门老。
中原边关昔脱扃,漠南近地皆龙庭。
只今圣代昭文明,太平稀见塞外形。
此图相传二百载,赵君妙迹今犹在。
羞闻红粉去和戎,坡图一见翻成慨。
黄尘万里暗金微,冰天白日寒无辉。
单于号令急传箭,指挥部落连长围。
旌旗列绕阴山侧,身骑骏马交鸣镝。
野兽成群时正饶,击狐射兔宁遑息。
霜气寒严弓刀强,韬丝仰落云中翼。
臂上苍鹰初解绦,劲秋六翮铦如刀。
钩爪金眸意气豪,横身纵击抟空高。
桑乾水冷冰初合,黄云遍地层阴匝。
老上急徵左右王,列骑寒郊相会猎。
貂鼠黄羊鞍畔悬,歹辣酥香满椑榼。
昭君马上弹琵琶,声声哀怨空思家。
双啼雨泪沾襟袖,愁闻处处吹边笳。
毡毳往来依水草,稚驹惯识居延道。
回头北斗南方看,牛酥马酪塞门老。
中原边关昔脱扃,漠南近地皆龙庭。
只今圣代昭文明,太平稀见塞外形。
此图相传二百载,赵君妙迹今犹在。
羞闻红粉去和戎,坡图一见翻成慨。
现代解析
这首《边城出猎图》用生动的画面感,带我们走进古代北方边塞的狩猎场景。全诗可以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狩猎场面)
开篇就用"白草""黄尘""冰天"等词,立刻让人感受到边塞秋天的荒凉与肃杀。诗人描写部落首领(单于)紧急召集人马,旌旗环绕阴山,猎手们骑着骏马、带着弓箭,在霜寒中射猎狐兔。特别精彩的是对猎鹰的刻画——刚解开脚绳的苍鹰,羽毛如刀般锋利,眼神锐利,直冲高空捕猎,充满力量感。
第二部分(塞外生活)
这里展现了游牧民族的生活场景:桑乾河结冰了,黄云压得很低,部落贵族们(左右王)在寒风中会猎。他们马鞍旁挂着貂鼠黄羊,酒囊里飘出奶酒香。突然笔锋一转,插入"昭君弹琵琶"的细节,用哀怨的琵琶声暗示边塞生活背后的思乡愁绪。最后用"牛酥马酪""稚驹识路"等细节,真实呈现了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日常生活。
第三部分(时代感慨)
结尾处诗人发出感叹:这幅画流传二百年,画技依然精湛,但让他感慨的是"和亲政策"的无奈。通过对比"昔日的战乱"与"当今的太平",既赞美了当代文明,又暗含对历史中女性牺牲(如昭君)的同情。
全诗亮点
1. 电影般的镜头感:从大漠风光到猎鹰特写,再到昭君泪水的细节,画面切换流畅。
2. 对比手法:狩猎的豪迈与昭君的哀怨、历史的战乱与当下的太平,形成强烈反差。
3. 隐藏的批判:表面写狩猎,实则通过"羞闻红粉去和戎"一句,委婉批评了用女子和亲换取和平的政策。
现代启示
这首诗让我们看到:古代边塞不仅是金戈铁马的战场,也是不同文化碰撞交融的地方。画家用笔墨记录历史,诗人用诗句揭示真相,那些被尘封的边塞故事里,既有壮阔的豪情,也有个体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