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文人隐居生活的闲适与自省,语言平实却意味深长。
开头两句"信是陶潜宅,为园已就荒"用陶渊明的典故,说自己的住所像陶渊明的草屋一样简陋,园子也荒芜了。这里不是真的贫穷,而是表达一种主动选择的简朴生活态度。
三四句"术疏堪借隐,名贱岂相妨"很有意思:作者说自己才能平庸,正好适合隐居;名声不好反而更自在。这是一种自嘲式的豁达,表面说自己不行,实则表现了对功名利禄的不在乎。
五六句"日暮闲心旷,春阴药径芳"转入景物描写:黄昏时心情悠闲,春天阴凉的小路上飘着药草香。这里"药径"可能指种植草药的小路,暗示隐居生活的自给自足。
最后两句"流年愧蘧氏,一使是非忘"用蘧伯玉的典故(春秋时期贤人,五十岁还能反省自己的过错),说自己虚度光阴感到惭愧,但这样的隐居生活能让人忘却世俗的是非纷争。这里既有自责,又有自我宽慰。
全诗通过简朴的隐居场景,展现了文人远离官场后的复杂心态:既有对时光流逝的焦虑,又有享受闲适的满足;看似自贬,实则自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真实的人性矛盾——既想超脱世俗,又难免自我怀疑,这种纠结反而让诗中的隐士形象更加鲜活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