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鼋头渚
吾闻具区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涵波影。
中有一鼋跋浪来,激飞水石沧溟开。
鼋身横浸莓苔绿,鼋头触起云涛堆。
鼋耶石耶杳莫知,以鼋名山山何辞。
我来四月新雨后,山翠欲滴山云痴。
摩崖谁凿擘窠字,横云刻断苔藓姿。
足纹拆裂风涛吼,嶙峋石骨蟠蛟螭。
截作园林山景石,米颠袍笏争求迟。
山泉一勺可汲饮,未携茶具空踌躇。
他年鼋头结茆屋,野梅遍植山之麓。
花开如雪翠禽飞,花下酥倒花下宿。
中有一鼋跋浪来,激飞水石沧溟开。
鼋身横浸莓苔绿,鼋头触起云涛堆。
鼋耶石耶杳莫知,以鼋名山山何辞。
我来四月新雨后,山翠欲滴山云痴。
摩崖谁凿擘窠字,横云刻断苔藓姿。
足纹拆裂风涛吼,嶙峋石骨蟠蛟螭。
截作园林山景石,米颠袍笏争求迟。
山泉一勺可汲饮,未携茶具空踌躇。
他年鼋头结茆屋,野梅遍植山之麓。
花开如雪翠禽飞,花下酥倒花下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无锡鼋头渚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游览感受,语言生动,充满想象力。
开头用夸张手法介绍太湖的广阔(三万六千顷)和山峰的秀美(七十二峰倒映水中)。接着把鼋头渚比作一只巨鼋(大鳖),说它从浪中现身,激起的水花仿佛能劈开大海。这里用神话般的想象把石头景观写活了。
中间部分写实景:四月的雨后,山色青翠欲滴,云雾缭绕。岩石上刻着"横云"大字,石纹裂开像在风中怒吼,嶙峋的石头像盘踞的蛟龙。诗人联想到这些奇石若放在园林里,连爱石成痴的米芾(宋代著名爱石画家)都会急着来求购。
最后转为抒情:喝一口山泉却遗憾没带茶具,想着将来要在这里盖茅屋,种满野梅。想象梅花如雪绽放时,有翠鸟飞过,自己醉卧花下的场景。这里用未来式的美好想象,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眷恋。
全诗妙在:
1. 把静态山水写成动态神话(巨鼋破浪)
2. 虚实结合(眼前石纹像蛟龙,未来梅林如雪)
3. 充满生活情趣(忘带茶具的遗憾,想醉卧花下的天真)
4. 语言如画("山翠欲滴"四个字就画出雨后青山)
最打动人心的,是诗人对自然那份孩子般的惊奇和毫不掩饰的喜爱,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纯粹的山水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