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神子·博山道中书王氏壁
旗亭有酒径须赊,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译文及注释
一川松竹任横斜,有人家,被云遮。雪后疏(shū)梅,时见两三花。比着桃源溪上路,风景好,不争多。
道路两旁满地都是枝横叶斜的松竹,山中有一些人家被云雾遮住了。下雪后稀疏的梅树上,不时看到两三朵花。跟陶渊明所说的桃花运溪边路上相比,风景好得差不多。
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一川:即“一片”或“满地”。桃源:即桃花源。不争多:即差不多。一作“不争些”。
旗亭有酒径须赊(shē),晚寒些,怎禁他。醉里匆匆,归骑自随车。白发苍颜吾老矣,只此地,是生涯。
天晚了,酒店里有酒尽管去赊来喝吧,不然晚上天气寒冷,怎么能经受得住。醉酒后匆匆赶路回去,乘坐的马随车而行。我头发已白,容颜苍老,就在这里度过晚年吧。
晚寒些:一作“晚寒咱”。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道路两旁满地都是枝横叶斜的松竹,山中有一些人家被云雾遮住了。下雪后稀疏的梅树上,不时看到两三朵花。跟陶渊明所说的桃花运溪边路上相比,风景好得差不多。
天晚了,酒店里有酒尽管去赊来喝吧,不然晚上天气寒冷,怎么能经受得住。醉酒后匆匆赶路回去,乘坐的马随车而行。我头发已白,容颜苍老,就在这里度过晚年吧。
注释
江神子:词牌名,即“江城子”。博山:《舆地纪胜》江南东路信州:“博山在永丰西二十里,古名通元峰,以形似庐山香炉峰,故改今名。”
一川:即“一片”或“满地”。
桃源:即桃花源。
不争多:即差不多。一作“不争些”。
晚寒些:一作“晚寒咱”。
创作背景
这首词当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前后,当时辛弃疾闲居带湖。
简析
此词咏博山道中漫游的情景。上片先写冬春之交的博山道上,松竹横斜,雪后疏梅,白云人家,景色自然优美。再虚拟,言此风格较之于桃花源毫不逊色。下片谓流连徘徊中,不觉已日色向晚,故而旗亭赊酒,醉里归晚。最后叹老嗟衰,以不甘心只以悠游山水为生涯作结,于闲适狂放中转出一缕英雄末路之悲,可谓寓浓于淡。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冬日山村的闲适画卷,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豁达的人生态度。
上片写景:松竹随意生长,云雾中隐约可见几户人家。雪后梅花零星开放,简单几笔就勾勒出清幽的意境。词人觉得这里的风景和世外桃源差不多好,用"不争多"(差不多)这种口语化的表达,显得亲切自然。
下片抒情:在酒馆赊酒取暖,抵挡傍晚的寒意。喝醉后迷迷糊糊地跟着车马回家,这个细节特别生动,让人仿佛看到微醺的词人晃晃悠悠的身影。最后三句是词眼:头发白了,容颜老了,但觉得能在这里生活就很好。透露出随遇而安、知足常乐的心态。
全词妙在:
1. 用"横斜""两三花"等简练词汇,像水墨画般留白
2. "赊酒""醉里匆匆"等生活细节真实有趣
3. 结尾的感悟不矫情,像老朋友聊天般自然
4. 通篇用白描手法,不用典故,读来清新明快
词人通过日常小景,传递了"此处安心是吾乡"的生活智慧,这种淡泊自在的心境,在今天忙碌的生活中依然能引起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