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补陀山

东南泽国中,往往饶异迹。
巨海峙补陀,大士下所适。
俯瞰天溟池,悬崖九千尺。
当时现法身,青莲大如席。
龙神日来朝,洪涛恣喷射。
灭没数点烟,天尽地无坼。
波涌山势摇,日蒸海气赤。
境内万里舟,域外三韩舶。
乘潮破巨浪,乱帆互相踯。
昨年诏使至,幡幢映岩石。
遂令瀁漭中,今古长赫奕。
西方有圣人,东海乃其宅。
我今飞渡来,膜拜恍今昔。
摩娑薝卜花,四望晓天白。
忽忆生前事,廿年此面壁。

现代解析

这首《礼补陀山》描绘了一座位于东南沿海的神秘佛教圣地——补陀山(普陀山),全诗充满奇幻色彩和宗教氛围,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神山奇景的震撼描写
诗人用夸张手法展现补陀山的非凡景象:悬崖高达九千尺(夸张),观音菩萨曾在此显灵,留下巨大的青莲座。最生动的是"波涌山势摇"四句,描写海浪冲击时整座山都在摇晃,阳光把海雾染成红色,这种动态画面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2. 朝圣盛况的时空交错
诗中既有历史场景("昨年诏使至"指皇帝派使者来祭祀),也有现实画面(各国船只冒着风浪前来朝拜)。"乱帆互相踯"这个细节特别形象,写船只多得互相碰撞,凸显朝圣之热闹。

3. 个人感悟的升华
结尾处诗人突然转入内心体验:抚摸山上的佛花时,忽然回忆起前世在此修行的经历("廿年此面壁")。这个超现实的转折,把对圣地的礼敬升华为对生命轮回的感悟。

全诗最妙的是将地理奇观、宗教传说和个人玄想糅合在一起,既像一幅气势磅礴的山水画,又像一场亦真亦幻的梦境。特别是"灭没数点烟,天尽地无坼"等句,用简练笔墨就勾勒出海天相接的壮阔,充分展现了汉语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魅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