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在吴城山道中所作,共三首。其中第二首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景画。
首句“十幅风帆十丈桅”,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船只的壮观景象。十幅风帆和十丈桅杆,展现了船只的规模之大,仿佛能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希望,驶向远方。
次句“空明双眼洗尘开”,则形象地描绘了船帆随风飘扬的景象。眼睛似乎被洗涤得更加明亮,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这两句诗通过视觉和心理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新的氛围。
第三句“压枝梅大宜羹鼎,贯柳鱼肥更酒杯”,进一步描绘了大自然的美好。压枝梅盛开,香气扑鼻;柳树枝条垂挂下来,犹如绿色的丝带。这些美景与美食相得益彰,让人陶醉其中。
第四句“樯燕可能留客住,沙鸥只道为诗来”,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燕子在船上筑巢,仿佛在邀请客人留下来享受美景;沙鸥则似乎知道诗人喜欢写诗,特意飞来陪伴他。这些生动的细节描绘,让整首诗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情味。
最后一句“剡舟不作兴尽返,见说龙公也自猜”,则以幽默的口吻结束了全诗。诗人表示,虽然剡州(今浙江省嵊州市)的船不擅长玩乐,但见到龙公(指龙山寺的僧人)也不禁猜测起来。这句话既表现了诗人的机智幽默,又增添了一丝神秘感。
总之,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生活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