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和郑府判韵

荆璞照耀非常珍,天衢整步凌通津。
与人轩辟破畦畛,满怀拍拍无非春。
我如枥骥异远道,志在千里身未到。
朅来此地寻文盟,平生心事为倾倒。
饱德醉义乐有馀,况有兰玉芬庭除。
谐笑云云殊未厌,盘飧夜半劳兵厨。
依依此情那忍去,自恨尘鞍难久驻。
伫看飞诏自天来,殿前剩作摩空赋。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得非常豪迈洒脱,充满了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和对知音情谊的珍视。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段(前四句)像电影开场一样气势恢宏。诗人把自己比作未经雕琢的宝玉,在通天大道上昂首前行。他待人接物打破常规界限,胸中激荡着蓬勃的朝气,就像整个人都沐浴在春风里。这里用"荆璞"比喻尚未展露的才华,"天衢"象征仕途大道,展现出一个自信满满的文人形象。

中间部分(五至十二句)转入现实与理想的碰撞。诗人自比拴在马槽里的千里马,虽然志向远大却暂时未能施展。来到此地与志同道合的朋友论文谈艺,终于能畅快倾诉心中抱负。朋友家德才兼备的子弟(兰玉指优秀子弟)更让他感到宾至如归,大家把酒言欢直到深夜,连厨房都半夜重新开火备餐。这里"枥骥"的比喻特别生动,把怀才不遇的苦闷写得很有画面感。

结尾四句情感达到高潮。诗人依依不舍,恨自己不能久留,但依然充满希望地期待皇帝诏书(飞诏)的到来,相信自己终将在朝堂上大展才华(摩空赋指气魄宏大的文章)。最后两句就像励志电影的结尾,给人留下昂扬向上的印象。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既洒脱又真挚的气质。诗人虽然暂时不得志,但毫不颓废;虽然珍视友情,却不沉溺伤感。这种在困境中保持豪情、在离别时心怀希望的人生态度,正是这首诗跨越时空依然打动我们的关键。诗中"拍拍满怀无非春"的朝气、"谐笑云云"的热闹场景,都让现代读者能直观感受到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杜范

(1182—1245)宋台州黄岩人,字成之,号立斋。宁宗嘉定元年进士。累迁殿中侍御史,极言台谏失职之弊。理宗嘉熙二年知宁国府,发粟赈饥,镇压两淮饥民反抗。还朝,累拜吏部侍郎兼中书舍人,数上疏抨击朝政积弊。淳祐四年,擢同知枢密院事,次年拜右丞相,上书言五事,继又上十二事,条陈当朝利病,提出为政主张。卒谥清献。有《清献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