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绿轩

朝歌湘灵曲,暮吟卫武诗。
绿竹久不见,俛仰令人思。
绿竹猗猗今在目,千竿万竿森似束。
月来琐碎影筛金,风过玲珑声戛玉。
初疑家居渭水濆,又疑身住淇园村。
鹧鸪朝朝叫阴雨,凤皇夜夜宿寒云。
红尘半点不能入,苍雪寻常随衣湿。
六逸风流岂足誇,七贤潇洒应难及。
客来几度问平安,旋挑紫笋煎龙团。
阳春白雪有佳句,往往留在青琅玕。
如此轩居良不俗,此君相对温如玉。
何须更种海棠花,西园夜夜烧银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为"瞻绿轩"的竹居生活,通过清新自然的语言展现了竹子的美感和主人的高雅情趣。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俛仰令人思")写主人对绿竹的思念,用"朝歌""暮吟"表现整日与竹为伴的生活。

第二部分("绿竹猗猗"到"苍雪寻常随衣湿")具体描写竹林的景色: - 视觉上:用"千竿万竿"表现竹林茂密,"影筛金"形容月光透过竹叶的美景 - 听觉上:用"声戛玉"形容风吹竹叶的清脆声响 - 用"渭水""淇园"两个著名产竹之地,衬托这里的竹林之美 - 通过"鹧鸪""凤皇"等鸟类的活动,展现竹林幽静高洁的环境

第三部分("六逸风流"到最后)写主人的生活情趣: - 用古代爱竹的"六逸""七贤"来衬托主人的高雅 - "煎龙团"(煮茶)、"阳春白雪"(高雅音乐)等细节展现文人雅趣 - 最后说不需要种海棠、点银烛,强调竹子本身就足够美好

诗歌特色: 1. 善用对比:朝暮、动静、古今的对比使描写更生动 2. 多感官描写:视觉、听觉、触觉相结合 3. 用典自然:历史典故融入景物描写中 4. 语言清新:像"影筛金""声戛玉"等比喻都很形象

核心思想:通过赞美竹子,表达了作者对清高脱俗、自然雅致生活的向往。竹子在这里不仅是植物,更象征着高洁的品格和审美趣味。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