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山寺的闲适画面,语言清新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前两句写景:沿着水边排列的禅寺清晰可见,春游的人们从杏花初开一直玩到花落。这里的"历历"形容寺庙轮廓分明,"探春"指春日郊游,用杏花从开到谢暗示时间流逝,画面感很强。
后两句写人:山里的僧人整天忙着准备接待游客,因为他们料定会有中等身份的富贵人家来看牡丹。"镇日"强调僧人从早忙到晚,"中人"指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诗人用僧人准备牡丹赏花活动这个细节,含蓄点出寺庙的接待规格和游客的社会层次。
全诗通过寺庙、春花、僧人、游客四个元素,巧妙串联起山寺春游的完整场景。表面写景记事,实则透露出明代世俗生活与宗教场所的有趣互动——僧人像酒店经理一样张罗接待,寺庙成了春游打卡地。这种对日常生活的幽默观察,让诗歌既有烟火气,又带着一丝对雅俗共处的会心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