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晏 其三

亭亭西山云,万仞青芙蓉。下临不测渊,土有太古松。

松顶巢黄鹤,渊中藏蛟龙。蹑屐披云根,乱石翳蓊茸。

隔溪三五人,濯足吟疏风。白发好容颜,无乃商山翁。

汉庭亦已出,书币凋淳蒙。真隐自草木,岂贪世上功。

落日凌紫烟,挥手吾焉从。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隐士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山水画卷,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

开头用"亭亭"形容高耸入云的山峰,像一朵青色莲花直插云霄。山下是深不见底的潭水,岸边生长着古老的松树——这些意象共同构建出一个远离尘世的仙境。松树顶上有黄鹤筑巢,深潭里藏着蛟龙,暗示这里充满灵性。

诗人穿着草鞋拨开云雾,穿过杂乱茂盛的草丛,看到溪对岸有几个白发老人正在洗脚、迎风吟诗。他们面容祥和,让人联想到秦末隐居商山的四位高士。这里用"商山翁"的典故,点明隐士身份。

随后笔锋一转:这些隐士并非没有机会做官("汉庭亦已出"指曾被朝廷征召),但他们拒绝功名利禄,选择与草木为伴。真正的隐士精神在于内心超脱,而非刻意追求名声。最后诗人望着夕阳紫烟,发出感叹:面对这样的境界,我又该如何追随呢?

全诗通过自然景物与隐士形象的结合,表达了作者对淡泊名利、回归本真生活的向往。最打动人心的,是那种"与世无争却自有天地"的从容态度,就像画中的老人,在溪边随意濯足吟诗,却比追逐功名更接近生命的本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