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章帅侍郎
中兴三相西蜀英,魏雍沂国封鼎峙。
得君之专不约同,应龙翔云鱼有水。
大勋将集自有时,时望今归章夫子。
岷峨英气蟠千年,十年郁蟠一朝启。
固应世命生大材,天下重轻之所系。
六鳌不动海岳崇,八柱檠天穹窿倚。
寿皇燕翼贻孙谋,寘公从橐良有以。
龙蟠虎踞帝王都,居守重任不轻畀。
神州陆沉五终星,有讎未复已三世。
经营江表诚急先,移镇上流实隆委。
议和但苟朝夕安,岁输金缯殊未已。
无事坐养百万师,所虑民贫财益匮。
胡雏何知蓄狂谋,天其启我或在此。
荆州昔号用武国,曹瞒落笔惊刘备。
况今吴蜀势连衡,乘时振槁悉披靡。
料人当要知料己,上策由来当自治。
实边至计耕与桑,祖逖未可成败议。
祖宗德泽在遗黎,中原自有壶浆至。
我公恩信结人深。岂独长城贤万里。
尝闻机会不容发,尚父宵征奚暇寐。
诸葛手握将相权,愿改吾短不逢恃。
其心休休能有容,即是古人勋业地。
往时韩富屡守藩,以养威望须历试。
一旦大用无间言,列圣用人有深意。
虽然五大不在边,端委面槐乃公位。
玄龄如晦不言功,持效于君兼众美。
大江之西有癯儒,半生混迹渔樵里。
兵书一箧老无功,耿耿但余忧国泪。
一官漫仕不疗饥,五斗折腰安敢耻。
沮漳时倚仲宣楼,往事成尘谁复纪。
此生幸识元紫芝,今为晏御尤自喜。
冯欢欲歌归来乎,绕朝有策不用耳。
函关请封一刃泥,赞普可招尺书纸。
我思古人不可见,空对孤灯慕青史。
公能挈之于沉渊,犹拟楯墨书檄字。
举似孙郎帐下儿,或能道人意中事。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写给一位名叫章帅侍郎的官员的赞颂之作,核心思想是赞美他的才能和功绩,同时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开篇的赞美 诗人用"太平之兆从西起"开篇,把章帅比作带来和平的希望。提到"中兴三相"(可能指历史上振兴国家的三位名相),将章帅与他们相提并论,说他像应龙(神话中的神龙)一样得到君主信任,如鱼得水般施展才能。
2. 对人才的期待 用"岷峨英气"形容章帅像岷山、峨眉山一样积聚了千年的英气,现在终于展现出来。强调这样的人才关系到天下兴亡,把他比作支撑天地的"六鳌"和"八柱"(古代神话中托举大地的神物)。
3. 时局分析 诗中提到国家面临的困境:北方被金国占领已经三代人("有讎未复已三世"),朝廷却只顾用金钱求和("岁输金缯"),养着百万军队却让百姓贫困。这里暗含对朝廷政策的不满。
4. 军事策略建议 诗人认为应该加强荆州等战略要地("荆州昔号用武国"),学习三国时联合吴蜀的策略。提出治国上策是"自治"——先治理好自己,发展农耕("实边至计耕与桑"),像祖逖(东晋名将)那样准备北伐。
5. 对章帅的期许 用多个历史名人比喻章帅:姜尚("尚父")夜不能寐地工作,诸葛亮掌握大权仍虚心改过,唐代名相房玄龄、杜如晦不居功自傲。希望章帅能像他们一样建功立业。
6. 诗人自述 最后一段诗人自嘲是个"癯儒"(瘦弱书生),虽然关心国家却无能为力,只能把希望寄托在章帅身上。用"冯欢弹铗"(战国谋士求重用)的典故,暗示自己也想为国效力。
核心思想: 这首诗既是对章帅的赞美,也借机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改革建议。诗中巧妙运用大量历史典故,把个人抱负与国家兴衰联系在一起,展现了南宋文人"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情怀。艺术上通过比喻和对比,让对官员的称颂不显空洞,反而充满忧国忧民的深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