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披四袄专藏手,夜覆三衾怕露头⑴。
牛头偏得赐,象笏更容持⑵。
已落地花方遣埽,未经霜草莫教锄(《吟治圃》,见《事文类聚》)。
视草北来唐学士,拥旄西去汉将军⑶。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典故,生动地展现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既有对平凡生活的细腻观察,也暗含对权贵阶层的微妙讽刺。

前四句通过穿衣盖被的夸张描写,刻画了一个既怕冷又讲究排场的人物形象:白天穿四层袄子还要把手藏起来,晚上盖三层被子还怕头露出来。这种过度防护显得滑稽可笑,暗示此人可能是个养尊处优的权贵。"牛头""象笏"两句更直接点明身份——拿着皇帝赏赐的牛头装饰,把玩着象牙朝板,活脱脱一个得意洋洋的官员形象。

后四句笔锋一转,展现农事智慧与历史沧桑。"落花才扫""未霜不锄"是朴实的种植经验,透着劳动者对自然的敬畏。结尾突然插入唐代学士起草诏书、汉代将军持旗出征的典故,与前半部分形成强烈对比——一边是矫揉造作的享乐,一边是真实的历史风云。这种对比让人思考:什么才是更有价值的生活?

全诗妙在不说教,用生活画面和巧妙对比来引发思考。写穿衣吃饭见人性,谈种花除草悟天道,最后落笔在历史长河中的文人武将,短短几句就完成了从日常生活到历史哲思的跨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