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及注释
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
无论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内心平静就能安然地把所在地当做家乡。
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jiān)欲忘京华。
路途遥远,谁还能唱出家乡的小曲儿?时间久长,我已渐渐忘却京城面貌。
年深:时间久长。
忠州且作三年计,种杏栽桃拟(nǐ)待花。
忠州的生活清闲幽静,我想以三年为期,种下的杏树桃树等待花开。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无论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内心平静就能安然地把所在地当做家乡。
路途遥远,谁还能唱出家乡的小曲儿?时间久长,我已渐渐忘却京城面貌。
忠州的生活清闲幽静,我想以三年为期,种下的杏树桃树等待花开。
注释
年深:时间久长。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人远离家乡后的豁达心态,核心思想是"心在哪里安放,哪里就是家"。
前两句"无论海角与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直接点明主旨:不管漂泊到世界哪个角落,只要内心安定,任何地方都能成为归宿。这种随遇而安的态度特别打动现代人——我们常为工作生活四处奔波,这两句就像一剂心灵解药。
中间两句"路远谁能念乡曲,年深兼欲忘京华"说的是现实:离家太远,乡愁渐渐淡去;时间太久,连繁华的京城记忆也开始模糊。这里没有刻意煽情,反而诚实地说出时间会冲淡思念的自然规律。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诗人在忠州(现在的重庆忠县)打算住三年,种下桃树杏树等开花。看似平淡的种树计划,其实藏着大智慧:他不急着离开,而是准备扎根当下,用时间培育美好。这种"既然来了就好好生活"的务实精神,比空喊思乡更有力量。
全诗就像朋友聊天般自然,没有华丽辞藻,但把漂泊者的心境说得透彻。最珍贵的是那份主动适应环境的智慧——不纠结无法改变的事,而是在新地方认真生活,等待属于自己的"花开时刻"。这种生活态度,对今天面临变动和挑战的我们,依然很有启发。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