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反岭

泉本至清谁曰盗,溪虽可染却名愚。
一夫作难随倾覆,千古青山独受污。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好的,我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分析这首诗词。

首先,我们可以逐句解析这首诗。

第一句:“泉本至清谁曰盗”。这句话描述了泉水本质是非常清澈的,如同没有受到污染的天然状态。然而,“谁曰盗”则暗示了有些人可能会用不正当的手段去破坏这份清澈,就像盗取他人财物一样。这里用“盗”字,给人一种强烈的负面形象,表达了对破坏自然美好事物的强烈不满。

第二句:“溪虽可染却名愚”。这里的“溪”延续了第一句的“泉”,描述了溪流也可能被污染的情况。“虽可染”意味着尽管有可能被污染,但这不是必然的结果。“却名愚”则表达了对于接受污染行为的人的一种批评和指责,称他们是愚蠢的。这句话也传达了一个观点,那就是尽管环境可能受到破坏,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放任破坏行为的发生。

第三句:“一夫作难随倾覆”。这句话描绘了一个个体可能造成的巨大影响。这个人的行为可能会导致整个环境的倾覆和破坏。“一夫”二字形象地描绘了这种个体行为的影响力之大。这里的“作难”则明确地表达了这是一种负面的行为。

第四句:“千古青山独受污”。这句话描绘了青山经受污染的情况。“千古”二字强调了时间的久远,意味着这个青山经历了长久的岁月,而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它却独自承受了被污染的痛苦和困境。这里的“独受污”展现了对于环境破坏行为的深深痛责和对于青山承受痛苦的无尽遗憾。

整体来看,这首诗主要表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保护和维护的观念。诗人通过对泉、溪、青山等自然元素的描绘,表达了对环境破坏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批评,同时也传达了对于自然环境的深深热爱和珍视。希望这样的解释能让更多的人理解这首诗的精髓和魅力。

于石

元间婺州兰溪人,字介翁,号紫岩,更号两溪。貌古气刚,喜诙谐,自负甚高。宋亡,隐居不出,一意于诗。豪宕激发,气骨苍劲,望而知其为山林旷士。有《紫岩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