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宫春(芍药)

开尽荼コ,正桑云麦浪,天气如秋。南园露梢半坼,金粟丝头。温香傍酒,尽多娇、不识春愁。莺院悄,轻阴弄晚,何人堪伴清游。
偏爱紫蕤黄袅,想金壶胜赏,依旧扬州。花前夜阑醉后,斜月当楼。翻阶句好,记玄晖、此日风流。双鬓改,一枝帽底,如今应为花羞。

现代解析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初夏芍药盛开的唯美画面,同时融入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年华老去的感慨。

上片用生动的自然意象开篇:荼蘼花谢(暗示春尽)、桑叶如云、麦浪翻滚,点出初夏时节却有着秋天的凉爽。南园里,芍药花苞半开,金黄的花蕊像丝线般精致。暖香伴着酒气,展现芍药娇媚无忧的姿态。黄昏庭院静谧,薄云游动,诗人却感叹无人同游的寂寞。

下片转入抒情:诗人特别偏爱紫蕊黄瓣的芍药,联想到扬州赏花的盛景。醉后见月光斜照楼台,回忆起自己当年像南朝诗人谢朓(玄晖)一样才华横溢、写下"翻阶红药"的佳句。结尾笔锋一转——如今双鬓斑白,把花戴在帽边都自觉羞愧,通过"人老花艳"的对比,流露出对青春逝去的淡淡哀愁。

全词妙在: 1. 用"金粟丝头"等新颖比喻让芍药形象跃然纸上 2. "不识春愁"拟人写法突出花的天真烂漫 3. 时空穿插自然,从眼前景到扬州记忆再到人生感慨 4. 结尾"为花羞"的含蓄表达,比直接说"我老了"更耐人寻味

本质上是通过咏花,写人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怜惜,以及对自己盛年不再的怅惘,这种情感跨越千年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

陈允平

陈允平,字君衡,一字衡仲,号西麓,宋末元初四明鄞县(今浙江宁波市鄞县)人。生卒年俱不确定,前人认为“把陈允平的生年定在宁宗嘉定八年到十三年之间(1215-1220)比较合理”,“卒年疑在元贞前后,与周密卒年相去不远”,暂依之。少从杨简学,德祐时授沿海制置司参议官。有诗集《西麓诗稿》,存诗86首,《全宋诗》另从《永乐大典》辑3首,从《诗渊》辑50首,共计139首。有词集《日湖渔唱》和《西麓继周集》,各存词86首和123首,还有5首有调名而无词,《全宋词》无另辑者,共计209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