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桥(原注:在苏州吴江。)

地坼东吴海脉连,画桥两道跨晴川。
影翻河汉蛟龙国,势压江湖螮蝀天。
几处征帆浮日月,四洲谯角隔风烟。
三高远矣荒祠在,一笛阑干夕照边。

现代解析

这首《垂虹桥》描绘了苏州吴江一座气势恢宏的古桥,通过生动的画面和巧妙的比喻,展现了桥梁的壮美与历史的厚重。

开篇两句直接点题:吴江地处东南水乡,河道如血脉般连通大海,而垂虹桥像两道彩虹横跨在晴朗的河面上。这里用"地坼"(大地裂开)形容水网密布,"画桥"则赋予桥梁艺术美感。

中间四句用夸张手法写桥的雄伟:桥影倒映水中,仿佛惊动了银河里的蛟龙;桥身的气势直接压住了天上彩虹。远处航行的船只像是漂浮在日月之间,四周城楼的号角声被风烟阻隔。这些描写既突出桥梁的宏大,又暗含人与自然的互动。

结尾转向历史感怀:桥边祭祀三位高士的祠堂已经荒芜,夕阳下有人倚着栏杆吹笛。这里"三高"指范蠡等三位淡泊名利的古人,"一笛"的悠然与祠堂的荒凉形成对比,让人感受到时光流逝的苍凉。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大远景的桥梁全景,推到蛟龙翻腾的奇幻特写,再拉到风烟中若隐若现的帆影,最后定格在夕阳笛声的怅惘画面。诗人通过空间与时间的交错,既赞美了人类工程的伟大,又流露出对历史人物的追思。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