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发芜湖

残笛鸠兹路,银河耿未收。
江帆凉近月,夜水白沈楼。
树出天门晓,潮生海国秋。
乡园西望近,归梦满吴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从芜湖出发时看到的江景和思乡之情。全诗通过五个画面层层递进:

1. 开篇用"残笛"和未退的银河点明这是黎明时分,船已离开鸠兹(芜湖古称),营造出旅途开始的氛围。

2. 三四句写江上景色:月光下凉意袭人的船帆,倒映着白光的夜水,用"近月""沈楼"的描写让画面有了立体感。

3. 五六句视野扩大:晨光中渐渐清晰的天门山树木,秋日涨潮的江水,把时间从黎明推进到日出。

4. 结尾笔锋一转:虽然实际距离家乡还远,但望着西方(家乡方向),思乡之情已如吴地(家乡)的潮水般涌来。

5. 全诗妙在把空间移动(出发-江面-远山-思乡)和时间流逝(黎明-日出)自然融合,用"凉""白""晓""秋"等字眼营造出清冷的意境,最后归梦的温暖与之形成反差,更显思乡情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