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登天门洞不果
昨日黑探天门洞,两人缓步三人扶。
石龛半嵌春屋古,青壁倒浸江天孤。
焚香跏趺一僧瞑,引路出没双童呼。
三年不见徒缥缈,独望颇欲吞江湖。
归梦乍醒辄欲往,两脚已倦气力无。
呜呼上山已叹气力无,何以跃马游京都。
石龛半嵌春屋古,青壁倒浸江天孤。
焚香跏趺一僧瞑,引路出没双童呼。
三年不见徒缥缈,独望颇欲吞江湖。
归梦乍醒辄欲往,两脚已倦气力无。
呜呼上山已叹气力无,何以跃马游京都。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想再次登上天门洞却体力不支的遗憾,以及由此引发的感慨。
前四句是回忆上次登洞的情景:昨天摸黑探访天门洞时,两个人慢慢走还要三个人搀扶。半山腰的石佛龛嵌在古老的春屋旁,陡峭的青色石壁倒映在江水中,显得天地格外孤寂。这里用"两人缓步三人扶"生动表现了登山之难,"青壁倒浸"的倒影描写很有画面感。
中间四句转到当下:想起三年前见过的那位盘腿打坐的闭目僧人,和引路时隐时现的两个童子,如今只能模糊记得。独自眺望时,恨不得把整片江湖都收入眼底。这里"吞江湖"的夸张说法,凸显了作者对景色的渴望。
最后六句是现实困境:每次做梦刚醒就想去,但两腿发软没力气。唉,连爬山都喘气,还谈什么骑马去京城闯荡呢?结尾这句自嘲很有意思——把"爬山没劲"和"闯荡京城"对比,既写实又带点幽默,让人看到作者虽然心有余力不足,但依然心怀远方。
全诗用日常登山的小事,道出了人生常见的无奈:心里装着雄心壮志,身体却跟不上了。这种接地气的自嘲,让古诗读起来特别有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