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桂东入城饯使长移节东广路过云头岭作
云头山中石头路,三年石上行三度。岁衣十疋饭两盂,有底踉蹡走风雨。
来得郁然无白须,鸣弲跨马东南趋。梦回楚徼隔鸿雁,日落赣江思鲤鱼。
苔香草舍云生处,青壁无梯鸟飞去。山根野店酒旗风,似我江南桃叶渡。
渡头翠浪吹长鲸,兰舟欲渡不得停。苍梧陈词叫帝子,天高水阔心怦怦。
邅余车兮遗余褋,倒卷缁尘入衣褶。山中春去不归来,苦笋生孙蕨生叶。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桂东入城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开头写山路崎岖难行,石头路上走了三年,衣服单薄饭食简陋,风雨中踉跄赶路,生动展现了旅途的艰苦。"有底踉蹡走风雨"特别形象,让人仿佛看到诗人在风雨中跌跌撞撞前行的样子。
中间部分写诗人骑马东南行,日落时分思念家乡。"梦回楚徼隔鸿雁"用鸿雁传书的典故,表达对家乡消息的渴望。"日落赣江思鲤鱼"则化用"鱼传尺素"的典故,暗含对家书的期盼。
接着描写山间景色:苔藓青翠的草屋、云雾缭绕的山壁、无路可攀的悬崖、随风飘动的酒旗,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山野画卷。"似我江南桃叶渡"突然转入对江南水乡的回忆,在荒山野景中插入一抹温柔的乡愁。
最后部分情感更加深沉。渡口的浪花、受阻的船只,暗示人生路途的阻碍。"苍梧陈词叫帝子"借用舜帝南巡的典故,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结尾"山中春去不归来"与"苦笋生孙蕨生叶"形成对比,既感叹时光流逝,又暗含生命轮回的哲理。
全诗将旅途见闻、自然景物、历史典故和人生感悟巧妙融合,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在描写艰辛旅途的同时,更表达了游子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人生际遇的感慨。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