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鹤仙
问泉台俊杰。
曾掉下书囊,横飞金阙。
归来便华发。
况历残唐宋,几朝烟月。
苍松叠雪。
是樵斤、留馀枝叶。
踏荒丘、三五僧雏,又见晚钟明灭。
伤别。
罗裙迎马,玉镜分鸾,那堪重说。
阴风凄切。
孤眠处,尽呜咽。
想当时艳说,还乡富贵,不道浮荣易歇。
只稽山、远作丰碑,宛然汉物。
曾掉下书囊,横飞金阙。
归来便华发。
况历残唐宋,几朝烟月。
苍松叠雪。
是樵斤、留馀枝叶。
踏荒丘、三五僧雏,又见晚钟明灭。
伤别。
罗裙迎马,玉镜分鸾,那堪重说。
阴风凄切。
孤眠处,尽呜咽。
想当时艳说,还乡富贵,不道浮荣易歇。
只稽山、远作丰碑,宛然汉物。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以一位饱经沧桑的文人视角,通过今昔对比展现人生浮沉,充满历史厚重感和幻灭感。
上阕开篇就用"泉台俊杰"(指已故才子)的典故,暗示主人公曾是个意气风发的读书人。"掉下书囊,横飞金阙"生动描绘他年轻时带着书箱闯荡京城的豪情。但"归来便华发"突然转折,道出功名如梦的残酷现实。接着用"历残唐宋"的夸张手法,表现他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苍松叠雪"的冬日景象,暗喻他历经风霜后仅存的生命力,连"樵斤"(砍柴人)都不忍砍尽。结尾的荒丘古寺、暮钟明灭,营造出空寂苍凉的氛围。
下阕转入对往事的追忆。"罗裙迎马"写当年红颜相迎的得意,"玉镜分鸾"喻美满婚姻的破碎,如今回想只剩"阴风凄切"。最讽刺的是"还乡富贵"的昔日豪言,终究敌不过"浮荣易歇"的现实规律。最后以稽山(会稽山,象征历史)的汉碑作结,将个人悲剧升华为永恒的历史叹息——所有荣华终将化为供后人凭吊的遗迹。
全词妙在将个人命运置于宏大历史背景中,用"唐宋烟月""汉碑"等意象形成时间纵深感。语言上善用反差(少年豪情vs白发归来)、隐喻(松枝喻残生)和画面感(晚钟明灭),让抽象的人生感慨变得可触可感。最终传递出:在永恒的历史面前,个人的得失荣辱不过转瞬云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