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十一月十六日,余七十有一矣。会余病肺,养疴连云乡山家。是日,生徒有自城中来者,奉樽酒为寿。窃念去年此日曾写为四律,今兹不可以遂无也。因写此二律用志鸿遗 其二 (丙寅)
示病维摩丈室佳,悬弧何事到山家。
武陵流水无消息,樽酒馀欢一笑哗。
补敝貂人虽半眚,溺儒冠辈拜安车。
庄严七十一年誓,不作幽兰自馥花⑴。
武陵流水无消息,樽酒馀欢一笑哗。
补敝貂人虽半眚,溺儒冠辈拜安车。
庄严七十一年誓,不作幽兰自馥花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一位71岁老人在病中过生日时写的,字里行间透着豁达与幽默。
前两句像是在自嘲:生着病像佛经里的维摩诘居士一样待在乡下小屋,过生日这种热闹事怎么跑到山里来了?这里用"悬弧"代指生日(古时男孩出生会在门口挂弓),显得很文雅。
中间四句写得特别生动:城里学生带着酒来祝寿,老人说虽然自己像破旧貂裘一样又老又病(半眚指半瞎),但看到年轻人还记得自己,还是开心得大笑。特别提到"溺儒冠辈"(字面意思是戴着儒生帽子的人),可能是调侃这些读书人平时一本正经,现在却热闹得像在胡闹。
最后两句最有意思:老人庄严发誓——活到71岁绝不做孤芳自赏的幽兰,暗示自己虽然老了,但还是要和年轻人打成一片。这种不服老的精神特别打动人,就像现在有些老人家坚持要和小辈们一起玩手机、跳广场舞的感觉。
全诗把生病、衰老这些沉重话题写得轻松幽默,尤其是最后那个"不作幽兰"的比喻,既展现了文人风骨,又透着可爱的倔强劲儿,让人看到古代知识分子面对衰老时的豁达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