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军墨池

永嘉人事尽归空,逸少遗居蔓草中。
至今池水涵馀墨,犹共诸泉色不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王羲之(字逸少)故居的墨池遗迹,通过今昔对比表达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前两句说永嘉(温州古称)的往事都随时间消散了,王羲之故居如今只剩荒草丛生。这里用"尽归空""蔓草中"这种直白的画面,让人感受到繁华落尽的苍凉。

后两句笔锋一转,说墨池的水至今还带着墨色,和其他泉水都不一样。这是全诗最妙的地方——池水像被王羲之的墨汁"腌入味"了一样,用这种带着幽默感的夸张,把抽象的文化传承写得活灵活现。墨色成了跨越千年的文化印记,暗示艺术的生命力比建筑更长久。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了两张对比照:一张是杂草丛生的废墟,一张是泛着墨色的池水特写。通过这个鲜明对比,让人自然体会到:物质会消亡,但文化就像那池水墨,能一直"染色"后世。

刘言史

刘言史(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唐代诗人。藏书家,赵州邯郸人。约公元742年至813年间,约自唐玄宗天宝元年至宪宗元和八年间在世。少尚气节,不举进士。与李贺同时,工诗,美丽恢赡,自贺外世莫能比。亦与孟郊友善。初客镇襄,尝造节度使王武俊。武俊好词艺,特加敬异卒后,葬于襄阳。孟郊作歌哭之。言史著有歌诗六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曾旅游金陵、潇湘、岭南等地。王武俊任成德军节度使时,颇好文学,为之请官,诏授枣强县令,世称“刘枣强”,但未就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