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凉古城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深沉感慨。
开篇"孤城上与白云齐"用夸张手法表现古城的高耸孤立,仿佛与云并肩,营造出苍茫寂寥的氛围。"万古荒凉"直接点明这座城在楚水西岸已经荒废了无数岁月。
中间四句通过具体景物展现古城的衰败:官衙院落只剩秋草丛生,城墙上的女墙(矮墙)还在,但只有夜乌啼叫相伴。平坦的江面远远延伸,落日低垂仿佛在向过客致意,这些意象都暗示着这里曾经繁华,如今却人迹罕至。
最后两句最有意境:沙洲上的鸟儿不知道山川已经变迁(暗指古城由盛转衰),依然每天在弋阳溪上朝飞暮返。这里用鸟儿的"不知"反衬出人事变迁的无情,鸟儿成了历史的旁观者,而古城兴衰的故事都沉淀在这溪水之中。
全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看似在写景,实则通过荒城、秋草、夜乌、落日等意象,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思考。特别是最后用鸟儿的日常活动来对比人世的沧桑巨变,让读者在平淡的景物描写中感受到深沉的历史厚重感。
刘长卿
刘长卿(709—789),字文房,汉族,宣城(今属安徽)人,唐代诗人。后迁居洛阳,河间(今属河北)为其郡望。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苏州长洲县尉,代宗大历中任转运使判官,知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又被诬再贬睦州司马。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