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水底猿捉月图

漏板敲愁夜惊冷,露井梧桐湿无影。
海风吹星消碧烟,青天不见纤月悬。
嫦娥泪泣桂香死,谁知兔魄沈水底。
巫猿激烈心欲飞,便伸长手搒摸之。
夷神叱咤蛟龙怒,翻倒沧海上天去。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奇幻的夜晚场景,充满了神话色彩和戏剧性的动作。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环境氛围:开篇用"漏板敲愁"(古代计时器的声音)和"露井梧桐"营造出深夜的孤寂感,连梧桐树的影子都被露水打湿看不见了,说明环境非常潮湿阴冷。天上没有月亮,星星也被海风吹散,整个画面幽暗朦胧。

2. 神话元素:诗中提到嫦娥(月宫仙女)在哭泣,桂花(月宫的神树)枯萎了,月亮(兔魄)沉到了水底。这些都在暗示月亮突然消失了,打破了正常的自然秩序。

3. 核心情节:一只巫山猿猴看到水中的月亮倒影,激动地想要捞月。它伸长手臂去抓水里的月亮,这个动作惊动了水底的蛟龙,引发了一场大混乱,最后海水倒灌、直冲云霄。

4. 深层寓意
- 通过猿猴捞月这个经典典故,表现人类对美好事物本能的追求,即使可能徒劳无功
- 蛟龙的暴怒象征自然力量对人类妄动的惩罚
- 整个事件像一场突如其来的奇幻冒险,展现了大自然的神秘莫测

诗人用夸张的想象把简单的"猴子捞月"故事升级成一场惊天动地的神话事件,让读者在奇幻的画面中感受到:对不可得之物的执着追求,可能会引发意想不到的后果。诗中强烈的动作描写(猿猴伸手、蛟龙发怒、海水倒灌)让这个虚幻的场景显得格外真实生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