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四首 其三 张天觉

元祐多贤号泰交,不应党论自纷淆。
无心佛祖从呵骂,只为遮头一把茅。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陈普对北宋元祐年间政治乱象的讽刺,借历史批评当时的党争问题。

前两句"元祐多贤号泰交,不应党论自纷淆"直接点出矛盾:元祐年间明明人才济济("多贤"),号称政治清明("泰交"),却陷入无休止的党争(新旧党争)。"不应"二字透露出作者的失望——这么多贤才本该团结治国,结果却互相攻击。

后两句用比喻手法更生动:"无心佛祖从呵骂"说这些官员就像被呵斥的佛像,表面庄严实则无用;"只为遮头一把茅"形象地揭露他们争权夺利不过是为了一己私利(就像争抢遮风挡雨的茅草屋顶)。"遮头一把茅"这个生活化的比喻特别精彩,把高官们争权夺利的丑陋面目,比作普通人争抢茅草屋的狼狈相。

全诗用简单直白的语言,把复杂的政治斗争说得明明白白。作者就像个看透世事的老人,一边摇头叹气,一边用家常话告诉我们:什么党争啊,说到底不过是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在瞎折腾。这种用日常事物比喻大道理的写法,让深刻的批判变得通俗易懂,正是这首诗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