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龟潭
柔川有潭名石龟,石潭见底行斑鱼。
中有小儿累十馀,爷娘困剧弃黄口。
不忍面儿疾返走,脱儿饥大著水中,宛转呼啼亦何有。
儿幸俦侣众,精魂未能消。
散作飞虫上树木,黑为谢豹黄鸱枭。
爷娘语精魂,毋烦啄我脑。
三日五日吾当来,共汝相呼春树杪。
中有小儿累十馀,爷娘困剧弃黄口。
不忍面儿疾返走,脱儿饥大著水中,宛转呼啼亦何有。
儿幸俦侣众,精魂未能消。
散作飞虫上树木,黑为谢豹黄鸱枭。
爷娘语精魂,毋烦啄我脑。
三日五日吾当来,共汝相呼春树杪。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了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用简单直白的画面揭示了贫困家庭的生存困境。
开篇描写了一个叫"石龟潭"的地方,潭水清澈见底能看到游动的鱼。但接下来笔锋一转,潭中竟然有十几个被遗弃的孩子。父母因为实在养不活这么多张嘴,只能狠心把幼小的孩子扔进水里。最揪心的是父母"不忍面儿"的细节——他们不敢看孩子的眼睛,把孩子放进水里就慌忙逃走。
孩子们在水里挣扎哭喊,但无济于事。诗中用了一个超现实的转折:这些孩子的灵魂化作飞虫,黑的变成谢豹(一种鸟),黄的变成猫头鹰。这些鸟虫追着父母啄他们的脑袋,像是在控诉父母的残忍。
最后父母对着鸟虫说话,承诺"三天五天"后会来树上和孩子们的灵魂相聚。这句话特别讽刺——活着的时候养不起孩子,死后却说要来相会,凸显了贫困让人性扭曲的悲剧。
全诗用白描手法,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弃婴化鸟"这个奇幻意象,让读者感受到贫困的可怕:它能让最亲的人变成加害者,让最纯真的生命变成复仇的幽灵。诗中潭水越清澈,越反衬出人性的无奈与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