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寡妇徐氏在丈夫去世后,坚守贞洁、甘愿清贫度过八十年的感人故事。
首联"一从夫死誓终天,甘守贫寒八十年"直接点明主题:徐氏在丈夫去世时就立下誓言要守寡终身,并且真的在贫困中坚守了八十年。这种从一而终的决心令人敬佩。
颔联"名姓自期书太史,风声未肯让前贤"是说徐氏希望自己的名字能载入史册,她的节操名声不输给古代有名的贞洁烈女。这里展现了她的自尊与追求。
颈联"苦心只有孤灯识,清梦惟凭独鹤怜"用生动的意象描写她的孤独生活:只有孤灯知道她的艰辛,只有仙鹤能理解她的清高梦想。这两句特别打动人心。
尾联"如此正宜为世表,不蒙旌异为无钱"是作者的感叹:这样高尚的品格本该受到表彰,却因为家贫没钱打点而得不到朝廷的嘉奖。这里暗含对社会不公的批评。
全诗通过平实的语言,塑造了一位坚韧、自尊的寡妇形象,既赞美了她的高尚品格,也委婉批评了当时社会只看重表面荣誉而忽视真实美德的现象。诗中"孤灯"、"独鹤"等意象的运用,让读者能直观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与清高。
龚诩
龚诩(1381~1469)明代学者。一名翊,字大章,号纯庵,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今属江苏)人。建文时为金川门卒,燕兵至,恸哭遁归,隐居授徒,后周忱巡抚江南,两荐为学官,坚辞,有《野古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