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未九月余新归灉江度构茅居甫成姻兄王氏效先有诗见美倚歌和之以酬其深意云 其二

圣人百世上,我乃百世下。
攘攘尘途间,未有忘情者。
淫词尚新声,薄俗轻大雅。
明珠混鱼目,畴能别真假。
结庐隐其身,翛然傍林野。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圣人百世上,我乃百世下"意思是:古代圣贤离我们很远了,而我生活在圣贤之后的时代。这里透露出一种对古代美好时代的怀念。

接下来四句描写现实社会的乱象:人们整天在尘世中奔波忙碌,没有真正超脱世俗的人;大家都喜欢听肤浅的新潮歌曲,看不起高雅的艺术;就像珍珠混在鱼眼睛里,谁能分辨真假呢?这里用"明珠混鱼目"的比喻,生动表现了社会价值观的混乱。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选择:干脆自己盖个茅草屋隐居,在树林田野间过自由自在的生活。"翛然"这个词形象地描绘出无拘无束的状态。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先写社会的浮躁虚假,再写隐居的清净自在,表达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追求精神自由的人生态度。就像现代人看腻了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想要回归简单自然的生活一样,这种对纯真生活的向往很容易引起共鸣。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