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动物,实则借物喻人,暗含深刻的人生感慨。
前两句"兔狡应多穴,孤妖争首丘"用兔子狡猾会打多个洞、狐狸临死也要把头朝向出生地的典故,暗讽世人圆滑世故——像兔子一样给自己留多条后路,又像狐狸一样对故乡故作眷恋。这里的"争"字用得巧妙,暗示这种思乡之情可能是装出来的。
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自比笨拙的斑鸠("鸠样拙"),既不会像兔子那样狡兔三窟,也不懂像狐狸那样作态。最后"菟裘"典故(指隐居之地)的运用尤其精妙:诗人说自己连安度晚年的退路都没准备好,表面是自嘲笨拙,实则表达宁可笨拙也要保持本真的态度。
全诗最动人的地方在于,诗人用四种动物(兔、狐、鸠、菟)编织出一个现代人依然能共鸣的困境:在充满算计的世界里,选择笨拙的真诚,可能要付出"无家可归"的代价,但这种选择本身却闪耀着人格的光辉。
曾由基
曾由基,字朝伯,号兰墅,三山(今福建福州)人。曾仕宦临安,与陈鉴之(刚父)有交。有《兰墅集》、《兰墅续稿》,已佚。陈起收其诗入《江湖后集》。事见集中有关各诗。曾由基诗,据《江湖后集》等书所录,编为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