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边关荒凉、国势衰败的景象,用简单画面传递深刻忧思。
前两句"后无关险无中士,大夜宜春狐昼舞"是说:玉门关这样的军事要地如今已无人把守,本该警惕的边境夜晚,却成了狐狸大白天肆意游荡的乐园。这里用"狐狸大摇大摆"的异常景象,暗示国家边防已形同虚设。
后两句"万户千门草绿深,芦叶捲吹红日暮"展现更凄凉的画面:曾经繁华的城池现在长满野草,只有芦苇在夕阳下随风摇摆。诗人用"野草淹没房屋"和"孤零零的芦苇"这两个意象,生动表现出人去城空的荒芜感。
全诗最妙处在于用看似平静的自然景物——狐狸、野草、芦苇、夕阳,组合出一把扎心的"软刀子"。没有直接说国家如何衰败,但通过这些景物反常的存在方式,让读者自己感受到深重的危机和无奈。就像用"黄昏时风吹芦苇"这样日常的画面,悄悄传递出战乱后家园破败的哀伤。
谌祜
谌祜(一二一三~一二九八),字自求,号桂舟,又号服耕子,南丰(今属江西)人。布衣终身。元大德二年卒,年八十六。有《桂舟歌咏》等,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