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大堤边杨柳依依的画面,但背后暗含对青楼女子的同情与人生无常的感慨。
前两句"大堤千树柳,尽是故倡家"用杨柳比喻青楼女子,说大堤上成排的柳树就像曾经的烟花女子。这里"倡家"指青楼,"故"字暗示这些女子已成往事。
中间四句生动刻画了柳树(暗指女子)的姿态:"憨态"写柳枝天真可爱的样子,"柔枝"写其柔弱无依;"掌中身似燕"用赵飞燕的典故,说她们曾像燕子般轻盈善舞;"钗畔髻如鸦"描写她们乌黑的发髻。但这些美好都是过去,如今只能"空复斜"——徒然地随风摇摆。
最后两句转折:别说这些柳树让人想起美男子张绪(历史上有"张绪风流"的典故),它们现在连杏花都懒得去攀折了。这里"无心"二字最妙,写出了杨柳(暗指女子)对繁华过往的淡漠,也暗示她们看透风月后的疲惫心境。
全诗妙在句句写柳,实则句句写人。通过杨柳的意象,展现了烟花女子青春易逝、红颜薄命的命运,表达了诗人对这类边缘人群的深刻同情。语言清新自然,比喻贴切,在优美意境中寄托深沉的人生感慨。
张元凯
苏州吴县人,字左虞。少习《毛诗》。以世职为苏州卫指挥,督运漕粮北上,有功不得叙,自免归。悒悒不得志,以酒自放,酒酣谈天下事,慷慨风发。工诗,有《伐檀斋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