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普通人想为母亲尽孝的故事,语言朴实却充满温情。
前四句写家庭生活:诗人说自己是个平凡人("宵人"),母亲头发已白如银,深夜还在灯下("丸熊"指用熊油点灯)不厌其烦地教导孩子。虽然家境贫寒只能勉强奉养母亲("斗升"指微薄收入),但读书考取功名不只是为了自己风光,更是为了让母亲欣慰。
后四句道出写诗目的:想给自家小堂挂块"娱亲堂"的匾额("扁"通匾),这纯孝之心谁能比得上呢?特意来求陈崇青先生题写这三个大字,不仅是为自家,更是想用这份孝心激励乡邻,让当地形成敬老孝亲的好风气。
全诗亮点在于: 1. 用"夜半丸熊"的细节,生动展现寒门母亲的辛劳 2. "敢言科第止荣身"道出古代读书人"光宗耀祖"的深层心理 3. 最后把个人孝心升华为教化乡里的社会担当,使小故事有了大格局 4. 语言如拉家常,没有华丽辞藻却情真意切,就像在和我们聊他敬爱母亲的那些事
王灼
王灼,字晦叔,号颐堂,四川遂宁人。生卒年不详,据考证可能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卒于南宋高宗绍兴三十年(1160年)前后,享年约八十岁。据有关史料记载,其著作现存《颐堂先生文集》和《碧鸡漫志》各五卷,《颐堂词》和《糖霜谱》各一卷,另有佚文十二篇。其成就巨大,被后人誉为宋代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王灼的著述涉及诸多领域,在我国文学、音乐、戏曲和科技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