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糟送陈广文

小槽无声檐溜歇,银缸满贮猩红血。撑囊礧磈腹果然,压以千钧枯欲裂。

曲生有味取试尝,粉身不惜糜成浆。春风往往醉入骨,赐以菹醢犹能香。

赠君活火烹锜釜,芼以青葱渫姜缕。食之以匙不以箸,白玉盘中涨红雾。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红糟这种传统调味品的制作过程和独特风味,充满了生活气息和美食诱惑。

开头四句像电影特写镜头:屋檐滴水声停了,酿酒槽静悄悄的,缸里装满像猩红血液般的红糟。袋子被红糟塞得鼓鼓囊囊,仿佛要被千钧重量压裂。这里用夸张手法("猩红血""千钧枯欲裂")突出红糟的浓烈色泽和厚重质感。

中间四句转为拟人化描写:把酒曲称为"曲生",说它"粉身碎骨"化成浆,春风里让人醉到骨子里。最妙的是"赐以菹醢犹能香"——就算被做成腌菜(暗指红糟本身是发酵产物),依然香气扑鼻。这里把酿造过程写得像英雄传奇。

后六句直接教你吃法:用活火(旺火)在锅里烹煮,加入青葱姜丝提味。特别强调要用勺子("不以箸")舀着吃,当白玉盘里升起红色雾气时,色香味就全齐了。最后"涨红雾"这个动态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热气腾腾的红糟美食。

全诗把普通的红糟写得像宝物一样珍贵,通过视觉(猩红/白玉/红雾)、触觉(千钧重)、嗅觉(醉骨香)、味觉(姜葱配)的多重描写,让人隔着文字都能闻到酒香,勾起食欲。诗人用豪放的笔调写家常食材,展现出对日常生活的热爱和超凡的观察力。

萧立之

萧立之(一二○三~?)(生年据本集卷下《壬午元日试笔……》“年似渭滨人样子”、“记前壬午甫能冠”推定),原名立等,字斯立,号冰崖,宁都(今属江西)人。理宗淳祐十年(一二五○)进士。历知南城县,南昌推官,通判辰州。宋亡归隐。有《冰崖诗集》二十六卷,已佚。明弘治十八年九世孙敏辑刊《冰崖公诗拾遗》三卷。事见本集末附萧敏《识后》,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九有传。萧立之诗,以《四部丛刊》影印明弘治十八年刻本为底本。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