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香阁

昔闻僧道开,清净本求佛。
谈经悟教藏,施药蠲众疾。
临嶂起重阁,最上构禅室。
灵香邈可继,壮丽固已轶。
桐庐潇洒郡,兹阁更奇屈。
峰峦互掩映,松竹富蒙密。
我来一伏槛,紫翠竞森出。
尘襟与羁帻,中坐怳已失。
清风来甚远,冲气久弥逸。
东轩视蟠桃,仙路如彷佛。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名为"灵香阁"的佛寺建筑,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亲身体验,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世的清净世界。

全诗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1. 开篇介绍灵香阁的来历(前六句):原本是僧人为求佛而建,既是讲经说法的场所,也是施药治病的地方。建在高山上的禅室显得格外壮丽超凡。

2. 中间描写周围环境(接下来六句):点明这座佛阁位于风景秀丽的桐庐郡,被峰峦松竹环绕。当作者登临远眺时,满眼都是苍翠的山色,顿时让人忘却了尘世的烦恼。

3. 结尾抒发感受(最后四句):清风吹来令人神清气爽,在东轩远望时,仿佛看到了仙境般的蟠桃园,给人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 用"紫翠竞森出"这样生动的色彩描写,让读者仿佛亲眼看到山色 - "尘襟与羁帻,中坐怳已失"传神地表达了忘却烦恼的体验 - 结尾的"仙路如彷佛"给人无限遐想空间 - 通篇营造出一种空灵脱俗的意境,让读者也能感受到佛寺的清幽宁静

诗人通过登临佛阁的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可以暂时逃离尘嚣、净化心灵的精神家园。这种对宁静境界的向往,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吕希纯

寿州人,字子进。吕希绩弟。登进士第。为太常博士。哲宗元祐中,历官太常丞、权太常少卿。宣仁太后死,谏哲宗勿复新法。寻除中书舍人、同修国史。绍圣初出知亳州,为谏官劾元祐中附会吕大防、苏辙,徙睦州、归州。后贬金州居住,又责道州安置。徽宗即位,起知瀛州,改颍州。崇宁初,入元祐党籍。卒年六十。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