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花

白杨花,何纷纷,是谁种汝当墓门?墓经盗发无所有,但有朽骨犹纵横。

昔为将相公侯贵,今成无主同孤魂。万家第宅人如雾,尽如他茔之子孙。

断碑芳草何年代,寒鸦流水几黄昏。君不见百川沸腾山冢崩,高岸为谷谷为陵。

又不见五陵松柏无馀根,玉鱼金盌人间行。古墓适存何足恨,犹胜平除作地耕。

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白杨花和古墓的意象,描绘了人世沧桑和富贵无常的深刻主题。

开头写白杨花纷纷飘落在墓门前,引出疑问:是谁把白杨树种在墓前的?接着描写被盗掘的古墓,昔日显贵的将相公侯,如今只剩散乱的朽骨。这里用强烈的今昔对比,说明再高的权势富贵也逃不过时间的消磨。

中间部分进一步展开:万家豪宅里人来人往,其实都像这座荒墓的后人一样,终将归于尘土。断碑、芳草、寒鸦、流水这些意象,共同营造出凄凉萧瑟的氛围,暗示时间无情地冲刷着一切。

最后用两个"君不见"的排比句,举出更宏大的自然变迁(山川巨变)和历史事例(汉代皇陵被掘),强化主题:古墓尚存已算幸运,至少没被彻底铲平变成耕地。这里既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悲悯,也暗含对世人追逐名利的讽刺。

全诗语言质朴但意境深远,通过具体可感的荒墓景象,让读者自然体会到人生短暂、荣华易逝的哲理。诗人没有直接说教,而是让意象自己说话,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反而更有感染力。

周是修

(1354—1402)明江西泰和人,名德,以字行。少孤力学,洪武末举明经,为霍丘县学训导,建文间为衡王府纪善,留京师,预翰林纂修。好荐士,屡陈国家大计。燕兵入京城,自经于应天府学尊经阁。尝辑古今忠节事为《观感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