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虫

晴风丽日天地熙,昆虫草木同生机。
墅花煌煌缀组绣,山叶剪剪明琉璃。
黄蜂天半各有役,白蝶彩蝶相随飞。
野蚕卧枝玉一笏,新蜩脱蜕冠双緌。
角蜗吐腥螳臂怒,蜻蜓翼剪吴绡素。
蛛丝散网专攫饕,缚蝇似缚白门布。
画工胸有太极心,秋毫点染追天真。
胡为所画仅九物,终以杀机疑非仁。
呜呼安得人心皆祥麟,阜螽草虫荡荡共适周原春。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虫草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同时暗含对生命与杀戮的哲学思考。全诗可分为三个部分:

1. 生机勃勃的春日图景(前12句)
诗人用明亮的色彩和生动的比喻展现自然界的活力:阳光下的野花像刺绣般绚烂,树叶如琉璃般透亮。黄蜂忙着采蜜,蝴蝶结伴飞舞,野蚕像玉板一样静卧枝头,新蝉蜕壳后触须轻扬。蜗牛吐黏液、螳螂举臂威吓、蜻蜓翅膀薄如丝绸、蜘蛛结网捕蝇——这些细节让画面充满动态美。

2. 画工技艺的赞叹与质疑(中间4句)
诗人称赞画家能捕捉万物神韵,但提出尖锐问题:为何只画这九种生物?暗示蜘蛛捕蝇等场景暗藏杀机,质疑这种"弱肉强食"的呈现是否违背仁爱之道。

3. 理想世界的呼唤(最后2句)
诗人渴望人人都有祥瑞麒麟般的善心,让蚱蜢草虫都能在周原(典故指理想乐土)的春天自由生活,表达了对和谐共生的美好向往。

诗歌魅力在于:
- 用"组绣""琉璃""吴绡"等生活化比喻,让虫草世界栩栩如生
- 通过黄蜂采蜜/蜘蛛捕蝇的对比,展现自然界美丽与残酷并存
- 最后升华到人文关怀,使写景诗具有思想深度
- "玉一笏""冠双緌"等新奇比喻(野蚕像玉制朝板,蝉蜕触须像官帽带子),体现诗人独特的观察力

刘诜

(1268—1350)吉安庐陵人,字桂翁,号桂隐。性颖悟,幼失父。年十二,能文章。成年后以师道自居,教学有法。江南行御史台屡以遗逸荐,皆不报。为文根柢《六经》,躏跞诸子百家,融液今古,四方求文者日至于门。卒私谥文敏。有《桂隐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