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约略腰支,刚应梦醒,汉宫春晓。
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
问章台、为谁相思。
趁时碧玉年华好。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
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
柔条几日,踠地便侵芳草。
问章台、为谁相思。
趁时碧玉年华好。
想朦胧娇眼,未曾省识,西风斜照。
生小,双娥扫,怎怯怯移来,恨丝萦绕。
学舞才能,见说尊前人老。
记年时、莺燕故园,青青未折春已杳。
但从今、寄祝东风,证取成阴早。
现代解析
这首词以柔柳为喻,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子从青春懵懂到情窦初开的成长历程。全词像一部微电影,用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了少女的婉约之美。
上片开篇像特写镜头:晨光中刚睡醒的柳枝(暗指少女)舒展腰肢,枝条很快垂到芳草地。这里用"汉宫春晓"的典故,暗示少女出身高贵。"问章台"三句转入心理描写:少女开始思考爱情,正值青春年华(碧玉年华),却还不懂世间风雨(西风斜照的隐喻)。
下片转为动态描写:少女学着描眉打扮(双娥扫),但内心充满忐忑(怯怯移来)。"学舞才能"暗示她开始学习社交礼仪,却听说欢场中青春易逝(尊前人老)。结尾处笔锋一转:回忆故园莺燕(暗指无忧无虑的童年),如今春天已过。最后寄望东风(媒人的象征),期盼能早日找到归宿(成阴喻指婚姻)。
全词妙在通篇写柳而句句说人,把少女怀春的娇羞、憧憬和忧虑都藏在柳树的意象里。用"柔条踠地"写少女的婀娜,"朦胧娇眼"写懵懂神态,"恨丝萦绕"写情思缠绵,既典雅又生动,展现了传统词作"含蓄蕴藉"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