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世俗喧嚣的疏离和对清净生活的追求。
前两句"缚茅本不傍孤村,尽日焚香深闭门"写的是隐士的住所和日常生活。诗人用茅草搭建房屋,故意不靠近村庄,整天关着门焚香静修。这说明他刻意远离人群,追求内心的宁静。
后两句"陌上红尘高没马,谁知巢父个中存"形成鲜明对比。路上尘土飞扬,连马匹都被淹没,形容世俗的喧嚣纷扰。但谁能想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还住着像巢父(古代著名隐士)这样的高人呢?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通过"茅屋"与"红尘"的对比,突显隐士的清高 2. "深闭门"这个动作生动表现了主动隔绝世俗的决心 3. 用"巢父"的典故,既赞美了隐士的高洁,也暗含对世俗的讽刺
诗人用简单的生活场景,表达了对清净生活的向往,也隐晦地批评了追名逐利的世俗风气。这种追求内心宁静、不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在今天依然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