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夕诗
虑涕拥心用,夜默发思机。
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本集八。《诗纪》五十二。)。
幽闺溢凉吹,闲庭满清晖。
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
发斑悟壮晚,物谢知岁微。
临宵嗟独对,抚赏怨情违。
踌躇空明月,惆怅徒深帷(○本集八。《诗纪》五十二。)。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秋夜独处时的孤独与感伤,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展现了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
诗的开头写主人公在夜晚被忧愁笼罩,思绪万千。幽静的闺房里凉风阵阵,空旷的庭院洒满清冷的月光,营造出孤寂的氛围。接着用"紫兰花已歇,青梧叶方稀"点明时节——紫兰凋谢、梧桐叶落,正是深秋景象。
"江上凄海戾,汉曲惊朔霏"两句,通过江上的寒风和汉水边的飞雪,进一步烘托出环境的凄冷。这些景物描写都在为后面的抒情做铺垫。
诗的后半部分转入直接抒情。主人公看到斑白的头发,突然意识到自己已不再年轻;看到万物凋零,感受到岁月无情。夜深人静时独自叹息,抚今追昔,心中充满遗憾。最后望着空中的明月,在帷帐中惆怅不已,将孤独感推向高潮。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秋夜的典型意象(凉风、清晖、凋谢的花、飘落的叶)营造出凄清意境 2. 通过外物变化(花谢叶稀、头发斑白)来表现内心对时光流逝的感伤 3. 层层递进的情感抒发,从触景生情到直抒胸臆,让读者能真切感受到主人公的孤独与无奈
诗人没有使用复杂难懂的词句,而是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常见景物,却传达出深刻的人生感悟,这正是其打动人心之处。
鲍照
鲍照(约415年~466年)南朝宋文学家,与颜延之、谢灵运合称“元嘉三大家”。字明远,汉族,祖籍东海(治所在今山东郯城西南,辖区包括今江苏涟水,久居建康(今南京)。家世贫贱,临海王刘子顼镇荆州时,任前军参军。刘子顼作乱,照为乱兵所杀。他长于乐府诗,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