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日接驾回因游香山寺饮于西厓之上酒酣呈主人

迎銮北去迷风沙,看山西来走烟霞。
苍山朝含太古色,长松百尺凌云斜。
杰观重楼炫金碧,笑拍阑干倚天立。
出门却得望东山,红树青林乱秋色。
痛饮崩厓鲸吸川,径欲醉倒秋风前。
但恨浮云蔽白日,使我不得瞻青天。
忽忽今年负重九,树老山空复何有。
莫将身世愧渊明,纵有黄花无此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重阳节游香山寺、饮酒赏景的场景,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叹,也暗含了人生感慨。

前四句写旅途见闻:北上迎接皇帝时风沙迷眼,西行看山却见烟霞缭绕。清晨的苍山带着远古的苍茫,百尺高的松树斜插云霄。这里用"迷风沙"和"走烟霞"的对比,暗示仕途与自然的反差。

中间六句转到香山寺:金碧辉煌的楼阁令人目眩,作者笑着倚靠栏杆,仿佛要触摸天际。出门远望东山,红树青林交织出绚烂秋色。接着描写痛饮场景:像鲸鱼吞海般豪饮,恨不得醉倒在秋风里。但"浮云蔽日"的比喻透露出对现实的不满——奸臣当道让他无法"仰望青天"。

最后四句点明重阳时节:面对萧瑟的秋景(树老山空),作者用陶渊明自比。虽然都有菊花,但强调"无此酒",其实是在说:即便像陶渊明那样归隐,也难有此刻与友人畅饮的痛快。这种矛盾心理正是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既向往自然,又放不下尘世欢聚。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