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事述怀呈涤生师用何廉舫太守除夕韵同次青仙屏弥之作 其九

死者已矣存者散,故园惆怅不胜春。
谏争袁盎新承召,坐啸孙登乐守贫。
往事悠悠同逝水,诸公衮衮共扶轮。
杜陵流落江湖久,老向人间逐后尘。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变迁、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和坚守。

首联"死者已矣存者散,故园惆怅不胜春"直白地写出:逝去的人已经永远离开,活着的人也各自分散,面对故乡的春天只剩满心惆怅。这里用"春"反衬哀愁,强化了物是人非的凄凉感。

中间两联通过历史典故表达自己的处世态度。"袁盎"是汉代直臣,这里暗指有人刚被朝廷重用;"孙登"是魏晋隐士,表示自己宁愿安贫乐道。用"往事如流水"比喻时光飞逝,用"诸公扶轮"形容权贵们忙着争权夺利,形成鲜明对比。

尾联以杜甫自比,说自己像杜甫一样流落江湖多年,如今只能跟在别人后面,默默走完人生路。一个"逐后尘"既写实又自嘲,透露出怀才不遇却不得不向现实低头的复杂心境。

全诗语言平实但情感深沉,通过今昔对比、他人与自己的对照,展现了知识分子在时代洪流中的典型困境:既想保持气节,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无奈。

李鸿章

李鸿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安徽合肥人,世人多尊称李中堂,亦称李合肥,本名章铜,字渐甫或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视其为“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慈禧太后视其为“再造玄黄之人”,著有《李文忠公全集》。与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并称为“中兴四大名臣”,与俾斯麦、格兰特并称为“十九世纪世界三大伟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