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缆词

昴毕西横夜犹暗,官船催夫牵锦缆。
石尤风高霜满河,欲行未行徒蹉跎。
天明前村鸡下树,五里六里已为多。
橐中糇粮早已尽,前途尚远饥如何。
生来不合水边住,负儋欲问山中路。
山家奉令猎黄罴,正是昨宵牵缆时。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纤夫拉船的艰辛画面,语言直白却充满力量。

开头用星星位置点明时间是后半夜,官船催促纤夫们拉缆绳开工。此时寒风刺骨、河面结霜,船想走却走不动,只能白白浪费时间。天亮前听到鸡叫时,他们才艰难地拉出五六里路——这对纤夫来说已经是了不起的进展。

接着笔锋转到纤夫们的困境:干粮早已吃完,但前路漫长,饥饿难忍。这里突然插入纤夫的心理活动:他后悔生在水边做这苦差事,甚至想逃到山里当挑夫。但最后两句揭开残酷现实:山里人家正奉命猎熊(暗指服徭役),和纤夫一样,都是半夜被迫干活的苦命人。

全诗通过三个对比形成强烈冲击: 1. 时间对比:通宵劳作 vs 微小的进度 2. 空间对比:想逃往山中 vs 山中同样受苦 3. 身份对比:纤夫 vs 猎户,都是被官府压榨的底层

最震撼的是最后两句,看似写山里猎熊,实则点明那个时代根本没有乐土。这种"无处可逃"的绝望感,比直接描写纤夫的痛苦更有穿透力。诗人用白描手法,让读者自己从平凡细节中体会到底层人民的血泪。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