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阴那山

何处灵通锡下裁,千秋无量法花开。
儒家莫诋空尘劫,霖雨还从定水来(明李士淳等编《阴那山志》卷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阴那山作为佛教圣地的灵秀与禅意,通过浅白的语言传递出深刻的哲理。

前两句"何处灵通锡下裁,千秋无量法花开"写的是高僧在此开山立寺的典故。"锡"指僧人的锡杖,暗喻佛法在此扎根;"法花开"比喻佛教智慧如花朵绽放,历经千年不衰。这里用"灵通"形容山水的神奇,让人感受到这片土地与佛法的天然契合。

后两句"儒家莫诋空尘劫,霖雨还从定水来"颇具深意。诗人劝诫儒家学者不要轻视佛教"四大皆空"的理念("尘劫"指俗世烦恼),因为就像久旱后的甘霖("霖雨")源自平静的禅定之水("定水")一样,佛家的智慧其实能滋养众生。这里用"霖雨"作比,既形象又富有生活气息。

全诗最妙的是将儒佛思想自然交融:既不否定儒家入世精神,又彰显佛家超脱智慧的可贵。就像说"别急着否定你不懂的事物,说不定其中就藏着解决问题的钥匙",这种开放包容的智慧,在今天依然能引发共鸣。诗中"法花开""霖雨"等清新意象,让深奥的禅理变得可触可感,读来如沐山风清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