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路 和蔚堂题杨白花诗意卷子韵

不胜凄黯江南梦,濛濛惯随春去。
水驿波寒,山亭风紧,身世有谁为主。
迷离如许。
记曾向长堤,那边呼渡。
一带丝杨,湔裙不是旧时路。
纱窗才拓几扇,只捲帘人起,初见飞度。
燕子关心,伯劳偷眼,尚有流莺相诉。
东风辛苦。
问吹皱池塘,送伊何所。
打桨蘋洲,和侬渔笛谱。

诗意解析(由AI总结)

这首词写的是一种漂泊无依、物是人非的伤感情绪,像一首江南水乡的忧郁小调。

上片开头就用"江南梦"带出朦胧的愁绪,说这种愁绪总是随着春天一起消散。接着用"水驿寒波""山亭紧风"这些冷清的景物,暗示自己像无主的浮萍般漂泊。"迷离如许"四个字特别妙,把那种恍惚迷茫的状态写活了。后面回忆在长堤呼唤渡船、杨柳岸边洗裙子的往事,但强调"不是旧时路",透露出时过境迁的怅惘。

下片转到窗前场景:才开几扇纱窗,就看到帘子卷起时飞过的杨花("飞度"指杨花飘飞)。用燕子、伯劳、流莺这些鸟儿的举动,侧面烘托杨花飘零的孤单。最动人的是"东风辛苦"这句,把风拟人化,像是在问风:你把杨花吹到池塘又送去哪里?最后以渔舟笛声作结,让漂泊的杨花和渔笛声共鸣,余韵悠长。

全词最妙的是处处写杨花,又处处在写人。杨花的飘零无主、随风辗转,其实就是词人自身命运的写照。这种借物抒怀的手法,让抽象的愁绪变得具体可感,读来特别有画面感。

郭麟

(1767—1831)清江苏吴江人,字祥伯,号频伽,晚号蘧庵、复庵。一眉色白,人称“郭白眉”。诸生。屡试不第,遂专力于诗古文。醉后画竹石。诗词清隽明秀,尤善言情。有《灵芬馆集》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