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瀑布结冰又断裂的壮丽画面,充满动感和听觉冲击力。
前两句"万仞冰峭折,寒声投白云"像电影特写镜头:陡峭的冰瀑突然断裂,发出清脆的声响直冲云霄。这里的"万仞"用夸张手法表现冰瀑之高,"寒声"让读者仿佛听到冰块碎裂的声响。
后两句"光摇山月堕,我向石床闻"转入静夜场景:冰面反射的月光摇曳不定,仿佛月亮要坠落山间。诗人躺在石床上,静静聆听这自然奇观带来的声响。这种动静结合的手法,既表现了自然界的磅礴力量,又传递出诗人超然物外的闲适心境。
全诗短短20字,却包含了视觉(冰瀑、月光)、听觉(断裂声)、触觉(寒意)的多重感受,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通过小中见大的手法,将自然界的瞬间变化与人的感受完美融合,展现了唐代山水诗"以景传情"的典型特征。
马戴
马戴(799—869),字虞臣,唐定州曲阳(今陕西省华县)人。晚唐时期著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