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九日同人慈仁寺祭顾先生祠呈同集诸君子 其二

吾乡王先生,忠孝乃天宠。
间关寇贼中,埋名落徭峒。
计脱父与兄,艰危见智勇。
隆武颓残曦,薇蕨采荒茸。
楼居三十年,著书七十种。
学派得横渠,故训翼郑孔。
微言大义炳,百世蓍蔡奉。
余论斥天主,眦裂始作俑。
圣朝采遗书,凿楹出圭珙。
余者三百卷,捃束委尘塕。
雕版未能半,望蜀财得陇。
先生与船山,著述间伯仲。
所嗟生并世,姓字不相诵。
九京如可作,道谊金石重。
讵待歌沧浪,魂梦劳倾动。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清代学者顾炎武(诗中称"顾先生")的生平事迹和学术成就,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同乡先贤的崇敬之情。

全诗可以分成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艰危见智勇")写顾炎武在明末乱世中的忠孝事迹。明朝灭亡时,他冒着生命危险从贼寇手中救出父兄,展现了过人的智慧和勇气。

第二部分("隆武颓残曦"到"眦裂始作俑")重点写顾炎武的学术成就。明朝灭亡后,他隐居三十年,写下七十多种著作。他的学问继承了张载(横渠)的理学传统,又深入研究汉代郑玄、孔安国的经学。他的著作既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微言大义),又能像占卜用的蓍草龟甲一样为后世提供指导。他还写文章严厉批判当时传入中国的天主教。

第三部分("圣朝采遗书"到最后)写顾炎武著作的流传情况和他的历史地位。清朝收集了他的部分著作,但还有很多未能刊印。作者将顾炎武与另一位大学者王夫之(船山)相提并论,感叹两位大师虽然生活在同一时代却互不相识。最后作者深情地说:如果顾先生地下有知,他们一定会因为共同的学术追求而成为挚友,这种精神上的共鸣比任何赞美的诗歌都更令人感动。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具体事例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学者形象,既有救国救亲的英勇,又有皓首穷经的执着
2. 通过"救父兄"和"著书"两个典型场景,勾勒出顾炎武"忠孝两全"的完整人格
3. 结尾的想象特别动人,表达了跨越时空的学术知音之情
4. 语言朴实但情感真挚,让读者感受到对先贤的由衷敬仰

0